一脚踩废对手只给黄牌!这剧本也太离谱了。中超的“尺度”,正在成为一个笑话
一脚踩废对手只给黄牌!这剧本也太离谱了。中超的“尺度”,正在成为一个笑话。上海申花对阵武汉三镇,特谢拉一记直挺挺的蹬踏,鞋钉结结实实地踩在邓涵文小腿上,隔着屏幕都能感到那份疼。可笑的是,主裁判邢琦在VAR介入、慢动作回放清清楚楚的情况下,掏出的只是一张黄牌。这哪里是判罚,分明是在挑战所有人的常识底线。事后,足协裁判评议组认定,这是严重犯规,百分之百的红牌动作。但这迟来的“正义”有什么用?比赛结果无法改变,受伤的球员白白受罪,而犯规者安然无恙地踢完了比赛。更讽刺的是,这已经是上海申花本赛季第四次被官方认定“逃过红牌”。蒋圣龙的踩踏,吴曦的手球,一次次漏判,让球迷的愤怒和质疑越积越多,“保花杯”这个词的诞生,本身就是对联赛公信力的最大嘲讽。问题的根源,早已不是裁判的业务水平那么简单。当VAR这种高科技手段都成了摆设,主裁的“一票否决权”大过天,反复出现的“同案不同判”,就不能再用“失误”二字来搪塞。规则明明写在那里,标准也一再强调,可到了赛场上,却成了可以随意伸缩的橡皮筋。这损害的不仅是一场比赛的公平,而是整个联赛的根基。当球迷不再相信规则,当“潜规则”的阴影笼罩赛场,足球的魅力也就荡然无存。规则的尊严,靠的不是事后补救,而是在哨声吹响那一刻的坚定不移。如果连最基本的公平都无法保证,再热闹的球市,也不过是虚假的繁荣。